军情解码

导航
趣闻网 >军事 > 军情解码 > 苏芬战争 > 苏联 >

苏芬战争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对于苏联来讲意味着什么?

趣闻网 2022-08-05 22:20:41 原文链接:网络

苏联74年的历史当中,为生存、为扩张,在国内外进行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最耻辱的一场败仗,莫过于1939年底至1940年初的“冬季战争”。在这场实力对比极为悬殊的战事中,百万苏军被北欧小国芬兰得打溃不成军,在付出伤亡近38万的惨痛代价后,收获却微乎其微。那么,苏芬之间究竟有何矛盾,才促成战争的爆发?一切,还要从原属于沙俄的芬兰独立说起。


1


1917年12月6日,就在苏俄创建后不久,原沙俄属国芬兰在德国的支持下,正式宣布独立建国。苏俄不甘心放弃芬兰,遂在次年初支持由芬共领导的红军发动叛乱,意在夺取政权。内战持续5个多月,最终,由曼纳海姆领导的白军击败红军,并控制全部国土。经过这场内战,芬兰将苏俄视为最大的威胁,并积极整顿军队,时刻防止后者的入侵。

随着希特勒的迅速崛起,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越来越担心,纳粹德国最终会与芬兰结盟,并经由它进攻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进而攻占莫斯科。由于芬兰的南部边境过于靠近列宁格勒,因此夺取前者的领土,建立战略防御区,便成为苏联最紧迫的任务。因此,从上世纪30年代起,苏联多次以谈判、威胁或尝试颠覆芬兰政府的方式,期望一劳永逸地解决边界危机。



1939年9月,德国击溃波兰后,斯大林愈发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便指派外交部加紧与芬兰商谈边界问题。当年10月,苏联邀请芬兰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谈,在这次会谈中,苏联除了建议双方签订互助条约、共同保护芬兰湾外,还提出一项互换领土的要求。

按照这项要求,苏联建议芬兰将卡累利阿地峡的俄芬两国边境北移40公里,并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领土割让给苏联。同时,苏联还要求租借汉科半岛30年,每年租金800万芬兰马克。作为对芬兰的“补偿”,苏联表示愿意将奥涅加湖西北部的领土割让给它,面积是芬兰割让领土面积的2倍。



卡累利阿地峡和汉科半岛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一旦拱手让给对方,无异于“开门揖盗”,正因如此,芬兰代表断然拒绝苏联的提议。斯大林见芬兰不肯就范,遂决定采取战争手段。就在会谈破裂14天后(1939年11月26日),苏联悍然入侵芬兰,著名的“冬季战争”(苏芬战争)由此爆发。

事实证明,斯大林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跟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并为这一系列的失误付出惨重代价。首先,战争恰逢北欧地区一年中昼间最短的季节,漫长的黑夜极大地限制了苏联红军航空兵优势的发挥,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又给苏军的行动带来极大不便,而并不妨碍擅长滑雪的芬兰军队行动。



其次,苏芬边境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不利于苏联坦克部队的行军,而该地人烟稀少、物资短缺的现实,也不利于苏联实行“因粮于敌”的策略,如何保障大军的给养,便成了严峻的问题。反观远离边境的芬兰腹地,公路、铁路网发达,便于物资运输和军队的机动化作业。

最后,芬兰军队在本土作战,不仅熟悉各种气候、地理环境,而且是在为保卫国家而战,其顽强的战斗意志绝非苏联侵略军可比。更何况,经过曼纳海姆长达10年的苦心经营,芬兰已建立起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各道防御地带均依托沼泽、湖泊等天然障碍物,共构筑670个永备发射工事和土木质火力点,另有近800个地下暗堡,并以堑壕和交通壕相沟通,真可谓固若金汤。



在近4个月的战事中,苏联总共投入120万兵力,而芬兰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只能倾尽20万兵力御敌。虽然兵力对极为悬殊,但在曼纳海姆的指挥下,芬兰军队化整为零,利用天气、地理优势大打游击战,同时依托坚固的防御工事体系最大限度的杀害敌军,从而让侵略者每前进一步都伤亡惨重。到战争结束时,苏军的伤亡数字高达37.5万人,而芬兰仅有2.6万人,堪称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然而芬兰虽然拥有顽强的抵抗意志,但终因国小民寡,最终在兵员枯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还是输掉这场战事。1940年3月,芬兰在瑞典的斡旋下,跟苏联签订和平协定,被迫将整个卡累利阿地区割让给苏联。除此之外,芬兰还割让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4个岛屿及部分萨拉地区,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30年。



冬季战争中,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国家声誉由此遭受重创,并且也远未实现开战前制定的征服芬兰全境的战略目标,可谓名副其实的双输。反观芬兰,虽然被迫割让部分领土,但却成功地维持了国家独立,并赢得国际声望和大多数国家的同情,可谓虽败犹荣。

史料来源:《苏芬战争1939-1940》、《苏芬战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