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龙城 >

古代的龙城指的是天水还是太原

趣闻网 2021-06-05 23:21:44 原文链接:网络

关于“龙城"到底是天水还是太原,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据我所掌握的资料,目前称为“龙城”的城市很多,但比较流行的对“龙城”的解释有两说:一说“龙城”为匈奴祭天之处,其故地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鄂尔浑河西侧的和硕柴达木湖附近;另一说认为“龙城”在今天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但这两说的依据都是对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二首》(之一)的附会,很没有说服力。虽然如此,两说均未涉及龙城是天水或是太原。

 

飞将军李广剧照

还有人认为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此说似为更有道理,但也未涉及龙城是天水或是太原。

现在我们要搞清楚的是龙城到底在哪里呢?“龙城"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二首》的组诗里。他在诗中写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之后唐人的很多诗里都提到了“龙城”这个词。由于人们对“龙城"一词的解释很不相同,因而使"龙城”变成了悬案,这也是唐人王昌龄始料未及的,否则他一定会像时下一些诗人一样在诗末留下注释,免得让后人发生纷争。

 

后世对“龙城"的解释最受重视的是清人阎若璩的说法。他在其所著的《潜邱札记》写道,“王少伯《出塞》诗,‘但使龙城飞将在’,遍阅《文苑英华》凡十数本并同。惟宋椠本《王荆公百家诗选》‘龙’作‘卢’。或者颇以为疑,来质余。余曰,‘卢’是也。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之不敢入塞。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杜氏《通典》,‘卢龙塞在县西北二百里。’其土色黑,山如龙形,故名。若’龙城’,见《汉书·匈奴传》,‘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崔浩曰,‘西北胡皆事龙神,故曰大会处为龙城。’所以,唐窦威《出塞》,‘潜军度马邑,扬旆掩龙城。’杨炯《从军行》,‘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即王少伯又《从军行》,‘去为龙城战,正直胡兵袭。’则‘龙城’明明属匈奴中,岂得冠于‘飞将’上哉?”自阎若璩此说一出,后人或赞同,或否定,或并列二说,或另辟他说,不一而足。

 

飞将军李广剧照

显而易见的是无论作哪种解读,都把“龙城”坐实为某地,且其论据又仅限于一二首诗,未能通观众多见于南北朝隋唐时期诗歌作品中的“龙城”与“卢龙”。这显然有失偏颇。

南北朝时,龙城、卢龙等地名已见于诗歌作品中,而见于唐诗中的则更繁多。对于这么多诗篇中出现的龙城、卢龙等,决不能都以诗人误认“卢龙”为“龙城”来解读,也不能都以合用卫青与李广的典故来解读,更不能以版本文字的错误来解读。

其实,龙城在唐以前早已存在,甚至可以说在当时就已是一个古地名了。其地城当在今辽宁朝阳,位于辽河流域西部。而建立行政区的卢龙县和作为军事防区的卢龙府、卢龙军,则是唐代的事情。其地当在今河北卢龙,紧邻辽河西部地区。

 

飞将军李广剧照

既弄清了地理上位置,再来看唐代以前见于诗歌作品中的“龙城”、“卢龙”,就可以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两晋宋齐及北魏以前的诗作中未见此地名。梁陈以后的诗作中只见“龙城”及其异称“黄龙”,在唐诗中则是“龙城”与“卢龙”二者俱见,并有一个清晰的趋向,即唐前期多见“龙城”,少见“卢龙”,中期以后,“卢龙”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

但是这些诗没有哪首诗中的“龙城”是指匈奴祭天之所,再联系“龙城”一辞不见于两晋宋齐及北魏以前诗作之事实,说明诗人们接受的十六国之后的“龙城”是个历史地名,并且很难看出这些诗中的“龙城”及其异称“黄龙”具有实指某地之意,大都是借指或泛指所处的辽西之地,甚至出于 艺术 夸张的需要而不顾地理方位。此外,这些诗往往以处在华北、西北地区的边关要塞与“龙城”相对,如用玉关、天山、轮台、马邑、雁门来与“龙城”作对句,都是一东一西,说明当时人把玉门关、雁门关一带看做是中原与外裔在中西部地区的分界线,而把龙城一带看做是中原与外裔在东部地区的分界线。至于南北朝诗人将“龙城”与李广牵连起来,且为“飞将”冠上“长安”字样,这就进一步说明当时的诗人并不以“龙城”代指右北平。

 

飞将军李广剧照

综上所述,南北朝时期诗歌作品中的“龙城”,是诗人在创作以边塞生活为主题的诗歌时,舍弃原始本意,仅取它在地理位置上具有出入东北边境所必经过的这一点,并形成一个艺术化、典故化的地理概念,即借指边城边关,或泛指边塞边境。故在解读时,不可将其拘泥或坐实为某一具体地点。既然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在作品中对“龙城”作如此用,那对唐人来说,已是约定俗成的典故旧事。当诗人要用典故时,便从中拈取,以示出处有据,并不会先考证一番之后再用,这也是古代文学创作史上使用典故的一条通则。由此再来看开头我们所提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 到底在哪里的问题 ,就会迎刃而解。其实此句中的“龙城”就是边城边关的代名词、借用语,既不实指十六国时期前燕所置之“龙城”,也不是误指汉代右北平郡,更不是指匈奴祭天之地。由此可见,提问人将“龙城”设定为天水或太原更是没有任何依据的。(本文采用了相关资料的部分内容,其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