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佛陀波利

  • 朝代:唐
  • 所处时代:唐代
  • 出生地克什米尔国籍:印度
  • 性别:男
  • 佛陀波利简介
    唐代译经家。北印度罽宾国人。闻文殊菩萨在清凉山,远涉流沙,躬来礼谒,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杖锡五台山,虔诚礼拜,逢一神异之老翁,蒙其示教,重返本国,取梵本尊胜陀罗尼经复来京师。
    唐代译经家

    人物简介

    佛陀波利,他出家后坚定修炼,发誓为了佛法可以舍弃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他非常向往佛家神圣们留下来的灵异圣迹。

    佛陀波利听说在震旦(中国)有文殊大菩萨的道场,因此特地长途跋涉,前来礼拜参见。经过千山万水,到了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抵达东土中国。佛陀波利到了五台山南边阳岭的地方,放眼望去,但见林木参天,花草茂盛,五峰高耸,心中感到非常的欣慰,于是五体投地的向空中朝拜说:“自从释迦牟尼佛涅盘以来,许多神圣都不再出现,只有大慈悲的文殊菩萨在这里度化众生,可是我经受了世上种种磨难,却不能一见圣容。我经历了流沙险难之苦,特前来瞻仰礼拜,恳请菩萨慈悲,使我暂时得见您的圣容,听到您亲口的慈示!”一面说着,一面情不自禁的饮泣起来。

    他正在向山顶礼时,忽然看到一个老人从山谷中走出来,用梵语对他说:“你说你心系佛法,远访胜迹,可知汉地众生,多造罪业,就是出家人,犯戒律的也很多,现在能够消灭众生罪业污垢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你带来了吗?”佛陀波利回答:“我甘心吃尽苦头,只是想见菩萨一面,并无别的念头,所以没有携带《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老翁说:“你没带来,文殊菩萨怎么会见你?即便站在你面前,你也未必有眼识得。”佛陀波利一时无法回答,老翁又开口道:“你还是先回印度把《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取来,广传汉地众生,这才是广济众生的善事,待你取经回来,到时候别说见文殊菩萨,就是亲自供养诸佛也不是不可能的。”佛陀波利仆地上便拜,待他抬起头来,老翁已经不见了。佛陀波利悟到老翁所说的定是大觉点化,一时间悲喜交加,对佛法的正信倍增。

    数年之后,佛陀波利带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乘船从印度前往中国,途中遇上大海难,船在发狂的波涛中沉没。海难发生时,佛陀波利想的只是佛法,不久就昏迷过去,等他醒转过来,发现自己已经在沙滩上,而船和旅伴都已无影无踪,他马上想起船上珍贵的佛经,忍不住失声悲叹。然而,抬首一看,只见那些珍贵的经卷竟毫无沾湿,整整齐齐的堆在不远的沙滩上。

    唐高宗弘道元年(公元683年),佛陀波利到了京城长安,谒见高宗皇帝,请求高宗帮助翻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宣传佛法。高宗听佛陀波利说了来华的经过,十分敬重,于是让中国僧人帮助佛陀波利译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经译完后,高宗赐给佛陀波利三十匹绸子,想将经文收藏在内廷供奉。佛陀波利知道后,急的跑进宫里,流着眼泪说:“贫僧往来奔波,不辞艰辛,不在富贵,而在救度众生,所以还请陛下把经文颁行天下,广为流布。”高宗为之感动,将梵语原本交还于他。

    佛陀波利出了宫,来到五台山附近的西明寺,和精通梵语的顺贞和尚一起重新译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译经结束之后,佛陀波利就表现出很严重的疾病之象,一连七天七夜完全不能进食饮水,在极大的痛苦中,佛陀波利只是一心忆念佛法。第七日夜,佛陀波利就恢复了健康,展现了罕见的人间生命奇迹,显示了佛法的超常,第八日,佛陀波利便离开了西明寺,前往五台山。

    佛陀波利进了五台山金刚窟以后,就看到极大的光圈象网一样,一圈一圈密密的笼罩着,光圈之内,端坐着文殊菩萨。佛陀波利环顾身边,只有自己一人,回头看到同行的一些僧人们都在外头,所以再度出来招呼他们一同入窟朝圣,可是就在这一转眼间,光圈却消失了,又恢复成原来的山洞。佛陀波利悟到自己使命已了,刚才所见乃是文殊菩萨前来接自己回归佛国,于是就在山岩边拣了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地方,闭眼入定,坐化归天了。

    相关资讯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