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王重阳

  • 别名:王害风
  • 所处时代:宋末时期
  • 出生日期:1113年1月11日
  • 出生地:咸阳大魏村
  • 去世日期:1170年
  • 王重阳简介
    王重阳(1112年-1170年),全真道开创者,咸阳(今陕西咸阳)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入道后改名嚞(或喆),字知明,号重阳子,以“害风”为自称。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为“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前往山东传道,期间度化七位弟子,即道教历史上有名的“全真七子”,全真教由此大盛。金大定十年(1170年),王重阳病逝于还乡途中,享年58岁。葬于西安鄠邑区祖庵镇。王重阳主张三教平等,指出“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被尊为“北五祖”之一。
    全真道创始人

    人物生平

    生逢乱世

    戴敦邦道教人物画集——王重阳

    宋政和二年(1112年)壬辰十二月二十二日,王重阳出生于咸阳大魏村。幼好读书,后入府学,中进士,系京兆学籍。累世为地方大族。早年为儒生,善属文兼擅骑射。

    宣和七年(1125年),金灭北宋,关中地区由傀儡政权刘齐管辖,王重阳应试,进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

    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金废齐;金天眷元年(1138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武举状元后改名德威,字世雄,然而并未得到重用。

    成年向道

    王重阳

    金正隆四年(1159年)六月望日,王重阳在终南甘河镇(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甘河镇)遇到两位披发披毡,年龄样貌都极为一致之人。王重阳大感惊异,跟随他们至僻静处虔祷作礼。两人认为此子可教,遂授之以口诀。后人以其所遇之仙人为吕洞宾

    金正隆五年(1160年)中秋,王重阳再遇仙于醴泉县(今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留下五篇歌颂,并要求王重阳读毕后将之火化。其后王重阳留下妻子并将女儿嫁走,于金大定元年(1161年)前往终南山南时村掘地为隧,题为“活死人墓”,开始了离家弃俗的修道生涯。以纸牌写上“王害风灵位”立于墓中。

    大定三年(1163年),王重阳填堵了“活死人墓”,迁居到刘蒋村结茅居,与和玉蟾及李灵阳一起同住修道。

    东出传道

    叹骷髅 山西永乐宫重阳殿 北壁西段祖师画传(局部)

    大定七年(1167年)四月二十六日,王重阳将刘蒋村茅庵焚毁,并向众人辞别,声言到东海“捉马”。东行传道期间,王重阳经过掖城(今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时收刘通微(?-1196年)为弟子,为其入山东传教后的首徒。同年,丘处机及谭处端投师于王重阳门下。同年闰七月十八日,王重阳来到宁海军(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在范明叔的遇仙亭马钰会面。王重阳劝勉马钰学道修真,马钰遂邀请他到城中的南庵居住,日夕问道。该庵被王重阳题名曰“全真”,“全真”之名,由此而起。

    大定八年(1168年),马钰拜师王重阳。同年,王处一(1142年-1217年)继马钰之后成为王重阳弟子。二月,王重阳领着马、谭、丘、王四人入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修练。三月,郝大通(1149年-1212年)亦到昆嵛山跟随王重阳出家。八月,王重阳连同五位弟子迁居到文登县(今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姜实庵建立七宝会。

    大定九年(1169年)四月,王重阳与马、谭、丘、郝四位弟子返回宁海军,周伯通修建了庵堂礼请王重阳居住,名曰“金莲堂”。马钰之妻孙不二(1119年-1182年)在同年五月初五来到金莲堂出家,后又于八月在金莲堂成立金莲会。九月,王重阳到登州福山县(今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立三光会,又于蓬莱(今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组织玉华会。同月,王重阳与马、谭、丘三位弟子西至莱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莱州市),度化刘处玄入道。十月,又于掖县成立平等会。至此王重阳在山东地区短短的两年之间“普化三州,同归五会”。

    飞升归途

    大定十年(1170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阳自知行将羽化,召集四位弟子吩咐后事,飞升于返乡途中。

    在王重阳逝去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将王重阳遗蜕暂时安葬于孟宗献花圃,回到终南山与和德瑾、李灵阳及其他王重阳的好友弟子会面,居于刘蒋庵(今陕西省户县重阳万寿宫)修治葬所。

    大定十二年(1172年),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将王重阳遗蜕带回关中,葬于刘蒋庵。

    元代,至元六年(1269年),元世祖忽必烈敕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真君”。至大三年(1310年),元武宗进一步加封王重阳为“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

    主要成就

    综述

    王重阳创立全真教,主张儒、释、道三教平等,提出“三教从来一祖风”的和谐学说。全真道内以《道德经》为主、《孝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辅,认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静定、心地清静便是修行的真捷径。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箓,不事黄白炼丹之术。

    传统道教自南北朝寇谦之陆修静改革、整顿后,历隋唐五代宋的漫长岁月,尤其到北宋末年,已呈现不景气趋势。以符籙派为主流的道教,支派争流,一些道流徇末遗本,出现一些流弊,引起社会一些不好的舆论。作为有识之道教知识分子,不能不思其改革。

    王重阳是接受这一派的思想,以新的宗旨、修持方法对旧道教进行了大量的改革,进一步把老庄清静无为的思想贯彻到教义中。王重阳以《道德经》则尊道,主张无心忘言,柔弱清静。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注重修行,分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内修,其修持大略以识心见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全真因内修“求返其真”,主张功行双全,以期成仙证真,所以叫“全真”。这种内修主要是修养精神,即性,也称为性功,全真教既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张济世度人。

    主要思想

    立教宗旨

    武汉长春观壁画 王重阳与北七真在烟霞洞

    重阳立教十五论》是王重阳对全真弟子的修行规范总要,当中包括立教宗旨、入门修练准则、道士日常修习法则、内丹修炼宗旨及修道者所应达到的境界等。他在修行上主张出家投庵,发扬了道教道士出家住观的教团形式。王重阳本人在修行之初就舍弃妻女离家修行,他在度化已经成家立室的马钰、孙不二夫妇时亦劝导他们出家皈依。在《重阳分梨十化集》中收录了他对二人的劝说诗句,如有“若是居家常似旧,马公无分做神仙”、“马风子、辞别家乡,与风仙作伴。”、“脱家缘、故做心风。不迷假相,直认真风”等语,因此强调出家修行是全真道创立初期的一大特色。王重阳认为凡是出家的人都先须投庵。因为庵是房舍,乃人一身的依靠。当身体有所依仗支援,心灵便会渐得安定,气与神亦会因此和合畅顺,得以进入真道。王重阳重视群体形式的修练,他主张修道者应“合道伴”,但对道伴的条件有着明确要求:

    道人合伴本欲疾病相扶,你死我埋,我死你埋。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哄,此三不合也。立身之本在丛林,全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是上法也。

    这反映王重阳重视门人之间在修道过程中的互相扶持。而他于山东传教时在短时间内就成立了“三州五会”的地方教会,组织群众共同修练,也是他重视群体修道的具体实践。这种创立地方会社的传教模式亦被其弟子所继承,如丘处机在晚年西行会见成吉思汗后回到燕京,就在当地创立了“平等”、“长春”、“灵宝”、“长生”、“明真”、“平安”、“消灾”、“万莲”八会。尽管王重阳重视群居住观的修行生活,但他也认为门人可以借着云游四方以助修道。

    修练要旨

    法论自转图

    王重阳重视性命之学及内丹修行,主张去除世俗欲念。他曾经对马钰说“凡人入道,必戒酒色财气、攀缘爱念、忧愁思虑,此外更无良药矣”。王重阳的诗词中有仔细陈述酒、色、财、气对修行的害处,例如在《西江月‧四害》一词中云:堪叹酒色财气,尘寰被此长迷。人人慕带似醯鸡,乱性昏神丧慧。独我摇头不管,介然甘守孤恓。粗衣粝食淡黄虀,养就胎仙既济。

    他认为酒、色、财、气会令人沉沦,丧乱失神,故在生活上的衣食亦应以简朴为主,才能在修行上取得成功。他又以诗分别论述四害如何损害人的精神及身体:

    在《酒》诗中,王重阳认为“酒”恶唇,赃口,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

    在《色》诗中,王重阳认为“色”多祸,消福,损耗身体,败坏仁德。

    在《财》诗中,王重阳认为“财”作孽,为媒,沦丧德性,招惹灾祸。

    在《财》诗中,王重阳认为“气”伤神,损胃,争强好胜于情于法都不符合。

    除了戒绝酒、色、财、气外,王重阳亦教导门人要保持心中清静,过简单自然的生活,修养性命。他在《三州五会化缘榜》中教导会众:修行不要走旁门左道,饥来吃饭,睡来合眼,刻意的打坐、学道都不用,只需屏除杂念,心中清净,自自然然就是修行。

    上述的教导应该是王重阳在五会草创时对教徒的概略指点,因此劝勉他们不用急于求成,而是应该先由生活的基本做起,以清静为基础,再实践“真功真行”。后来全真道士晋真人在解释何为“真功真行”时就指出:要修得道果,必须积德行善,自然可以感动天地。除了真心实意的清修,还要济贫拔苦,救人患难,劝人向善,只有言行都先人后己,没有一点私欲,才是真正的“真功真行”。所以“真功”是指静虑心神后的内练功夫,“真行”就是指无私的助人善业,当中包括入世的救济及弘道宣教。

    王重阳在修行上十分注重性与命的修持,例如他在《重阳立教十五论》、《第十一论混性命》中提到“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可见他认为性与命对修行同样重要,是互相增益的。王重阳亦视内丹为通向证道的阶梯,在他关于修行主题的诗词中有大量运用内丹术语的作品。例如以下这首以《修行》为题的七言律诗:断云飞尽月光明,返照神舟傍岸行。水火相逢开正路,木金间隔定长生。黑铅赤汞分南北,白虎青龙换甲庚。依此修持真了了,空中结就玉丝棚。

    他另外一首以《金丹》为题的七言绝句亦直接表现出重视返归真性、去除凡思俗念、以身体作丹炉的内丹修持思想:本来真性唤金丹,四假为鑪炼作团。不染不思除妄想,自然衮出入仙坛。

    三教关系

    王重阳的修行思想以道教为主,但同时容纳儒、佛两教。他在对待三教的关系上持开放宽容的态度,认为三教有互相交融兼摄之处。经常被引用的七言律诗《孙公问三教》就反映出这方面的思想:“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精神炁候谁能比,日月星辰自可同。达理识文清净得,晴空上面观虚空。”

    此诗首两句“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就简单认为王重阳是“三教合一”的支持者。后两句“悟彻便令知出入,晓明应许觉宽洪”就清楚地表达到如果能够悟彻三教,就会明白他们之间是有所不同(出入)的,故此需要以宽容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差异。这反映出王重阳在此诗的重点在于回应三教关系应该如何处理,三教之间虽然有相互契合之处,但亦有不同之处,在此诗中他并非认为三教是纵摄为一,反而是互有异同。

    在另一首诗《问禅道者何》里,王重阳认为道佛二教在修行上可以互相兼通。在《答战公问先释后道》一诗中,他亦认为道、佛二教“是一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关于王重阳谈及三教关系的诗都是出于回答人们询问而写。这显示出王重阳愿意在回应外界的请教时,表现出对儒、佛二教抱持开放的包容态度。他尽管对儒、佛二教的修持表示认同,但其宗教身份认同及修练方式均以道教传统为根基。而全真道亦不像后世三教合一的思想般,分别从儒、佛、道三教各取部分思想教理合为一教,而是一直都以道教教理及修持为宗教实践的主体,如主张内丹修练及性命之学以致成仙。《重阳立教十五论》《第七论打坐》提到的境界是“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叅他人,便是身内圣贤。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第十二论圣道》亦云:“入圣之道须是苦志多年,积功累行。高明之士、贤达之流方可入圣之道也。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可见王重阳终极的宗教修练追求仍然是以道教传统的登真成仙为目标。

    大重阳宫碑林

    此外,金源涛在《终南山神仙重阳真人全真教祖碑》中虽然记载“真人劝人诵《般若心经》、《道德》、《清净经》及《孝经》,云可以修证。”但他亦将王重阳与佛教达摩及儒家的子思相比,视他为发扬道教义理的真人:夫三教各有至言妙理,释教得佛之心者,达么也,其教名之曰禅;儒教传孔子之家学者,子思也,其书名之曰《中庸》;道教通《五千言》之至理,不言而传,不行而至,若太上老子无为真常之道者,重阳子王真人也。其教名之曰全真,屏去幻妄,独全其真者,神仙也。

    刘祖谦撰写于天兴元年(1232年)的《终南山重阳祖师仙迹记》,在文章的开首亦认为王重阳“始于业儒,其卒成道”。故当世士人亦认为王重阳是道教的代表人物。故此,若认为王重阳是“三教合一”思想的提倡者,则会模糊了他一直以来以道教为本位的宗教立场与修练方式。事实上他只是在宗教对话及交流上对儒、佛二教持开放态度,并认为在部分实践范畴中彼此有着共同的基础。

    万法归宗

    王重阳与僧人多有交往,也常有互相之问难,因而也要作各种阐释,如《问阐道者何》。

    佛禅之理他也反复琢磨,进而归结为道,在《蓦山溪》中把佛、道二教相通的东西相提并论,但是最后还是“三清好”(仙境)、“归三岛”(蓬莱等仙岛)。做道教“神仙”强于“诸佛”。

    全老庄之真

    王重阳似乎是有意无意的针对上述朱熹对道教的批判,振兴道教,创立了全真道,保全老、庄之真,从《老》、《庄》书中寻求真理、真义,王重阳以老氏之学立教。

    其一,以老氏之学为教;其二,“三教合一”仅为其“绪余”,不是主要的。这第二方面已于上述,这里不必多说了。且阐明一下其以老氏之学为教。

    王重阳在一首《望蓬莱》的词中说:为甚得通三一法,都缘悟彻五千言。立起本根源。

    “三一”原为神名,作为道教名词之后,又有多种解释,如《玄门大论三一诀》引孟法师云:“今三一者,神、气、精;希、微、夷;虚、无、空”。并且说:“用则分三,本则常一”。然后,三神、三光、三色以及身中三宫、三田等等修炼方术的依据,都当属于三一法。所以《三一九宫法》说:“夫三一者,乃一身之灵宗,百神之命根。”据此,王重阳之“得通三一法”,可以理解为他之所以通晓道教之理和法(包括修炼),其原因就在于领悟和透彻的理解了“五千言”——《老子》。王重阳一生致力于此,教人诵读《老子》,是希望恢复道教创始阶段“都习老子五千言”的状况,因为在王重阳时期大部分地区已经在元朝的统治下,独立建教已经不可能,没有提倡三教来的容易,故主张三教平等,所以他同时还叫人读《孝经》和《心经》。

    王重阳推崇《老子》,时时提及“五千言”:“五千言,二百字(按:《心经》260余字,简称“二百字”)。两般经秘隐,神仙好事。灵中省、悟彻玄机,结金丹有自。”

    “理透《阴符》三百字(按:实为380多字),搜通《道德》五千言,害风一任害风虔。”

    “夺得真容不问年,满炉香火五千言。”

    王重阳对《老子》恭敬、虔诚之至,所以当“迟法师注《道德经》”时,他写道:“遵隆太上五千言,大道无名妙不传,一气包含天地髓,四时斡运岁辰玄。五行方阐阴阳位,三耀初分造化奴。窈默昏冥非有说,自然秘密隐神仙。”

    在另一首《和迟法师韵》中又说:“直躬弯射有为,中水涌两相宜。通道德遵公注,意无为只自知。”

    由此不难看出,王重阳尊崇《老子》,也依靠前人和他人之注释读《老子》,但是对《老子》有自己的“意”、“悟”、“搜通”和理解,而非世人所说的与佛教相同、非道教。也正因为如此,王重阳就是王重阳,能够独守自己的家风(道家),这是难能可贵的。

    主要著作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记载王重阳有《全真前后集》、《韬光集》、《云中录》、《分梨十化说》流传于世。明代《正统道藏》收录了以下王重阳的传世著作:

    重阳全真集

    重阳教化集

    《重阳立教十五论》

    《重阳分梨十化集》

    重阳真人授丹阳二十四诀

    重阳真人金关玉锁诀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父亲

    王仁政(又说,王维善)

    母亲

    谢氏(又说,赵氏)

    妻子

    朱氏

    儿子

    金玉、金宝

    后世纪念

    祖师仙茔

    王重阳逝世后归葬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文革”时,重阳墓被掘,灵骨被抛,祖庵村民赵茂忠偷偷将灵骨捡回虔诚掩埋,并于2005年交回重阳宫

    2009年11月18日,中国道教协会主办,陕西省道教协会、北京白云观、香港青松观、户县重阳宫承办,终南大重阳万寿宫“重阳祖师灵骨安奉大典”。世界宗教和平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陕西省道教协会会长、终南楼观台监院任法融大师,国家宗教局副局长齐晓飞先生,省政协副主席张伟先生以及各地全真高道,云集终南刘蒋之村,会葬祖师灵骨于白云灵祠。

    人物评价

    总评

    王重阳被全真道视为“北五祖”之一,上承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喦、海蟾帝君刘操的法脉。他在世时创立了全真道,传教足迹遍及陕西、山东、河南地区。其门下弟子甚众,当中最著名的七位是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后世尊称为“北七真”。王重阳被全真道北宗奉为“五祖”之一。

    史书评价

    全真教祖碑》:山间樵苏者欢呼作礼,远近服其神变。

    少室山房笔丛正集》:王害风王重阳踪迹诡异若病风者人以名之。

    岘泉集》:所谓南北二振,其全真所宗金王重阳氏,南振财张紫阳氏。张之书多文而隐,王之书皆直而约?张氏之传必内外合而后成,王氏则修内而已矣。然其授受之奥,必学者力究焉,有非书之可尽也。

    体真山人真诀语录》:工夫真要到疯之地步,方是大成了当。故有古来仙家装疯之王重阳称为王害疯之类。师曰:要做到地上打得滚,爬起来就吃饭,终日不知不识,混混沌沌,就到了家也。无事只学呆子,做静功,即把神放在外边,不着色身,即有益处也。

    六研斋笔记》:重阳未化前十日,谓马丹阳曰:学道无他,在养气而已。心液下降,肾气上腾至于脾元,氤氲不散则丹聚矣,若肝与肺徃来之路也。习静至久当自知之,竹懒曰:余读数百卷丹经要语不越于此。

    甘水仙源录》:幸锺吕而下降及近代全真之教兴,有王重阳者出,化马、谭、丘、刘於海上,相从往返束西二都,仙迹显着,而后远近。

    弇州续稿》:自我教主东华帝君得统于太上而传之锺离正阳,正阳传之吕纯阳,纯阳传之刘海蟾,凡三真人而后为我王重阳,重阳真人之有全真也。

    《天乐集》:王重阳系钟吕二祖嫡传,为北真之首,着《全真集》,以“活死人”三字为引,作诗数百首,吾抄十首,足下可细细参悟。

    艺术形象

    影视形象

    年代

    电视剧

    饰演者

    1977年

    射雕英雄传

    杨雄

    1983年

    《射雕英雄传》

    李建川

    1988年

    《射雕英雄传》

    许家荣

    1992年

    中神通王重阳

    郑伊健

    1994年

    《射雕英雄传》

    郭德信

    展开表格

    参考资料

    [1] TVB四十年电视剧列表(1967—2007) · 网易[引用日期2017-08-02]

    [2] 盘点咱开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7]

    [3] 金庸笔下王重阳和全真七子的真实身份(上篇) · 今日头条[引用日期2021-4-27]

    人物关系

    全真七子

    学生

    谭处端

    学生

    马钰

    学生

    丘处机

    徒弟

    内容声明

    1、本网站为开放性注册平台,以上所有展示信息均由会员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发布会员负责,本网站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2、网站信息如涉嫌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或侵权,请发邮件至599385753@qq.com删除。

    Copyright © 趣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