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明朝 >

明朝的王爷和清朝的王爷,谁的日子过得最滋润?

趣闻网 2021-05-20 23:09:10 原文链接:网络

当然是明朝的王爷滋润了。

明朝的王爷(亲王郡王,下同)不用参与任何朝廷政务,也就不用承担任何政治风险,祖训有言“令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老老实实在藩国内安享“下天子一等”的荣华富贵,不造反少惹事,没事搞搞文艺,生生孩子,盖盖房子,数数票子,快乐一生。

 

清朝的王爷(亲王-贝子)要在朝中当差办事,天子脚下,京畿之地。皇权虎视在上,言官弹劾在耳。一不小心犯了错误,站错了队,除职降爵还是轻的,严重了革爵赐死也是有的,比如郑亲王端华,怡亲王载垣两位堂堂的铁帽子世袭罔替亲王等在内的八位咸丰托孤大臣,慈禧和奕訢一个辛酉政变就废杀的干干净净。

 

明朝的王爷(亲王)不用担心子孙的爵位,我是亲王,我的嫡长子还是亲王,我其他的儿子是郡王,继续过太平逍遥的富贵生活。子孙犯了错误也不用怕,比如苛扣个地方盐课,渔课等税赋,侵占个百姓土地,甚至自己编个名目收税,朝廷知道了是以批评教育为主。奸淫掳掠杀人放火遭到申饬,最重的革爵,但不会除国。子孙只要不是造反,谋逆等十恶之罪(汉王朱高煦,宁王朱宸濠),根据明祖训“只可明赏罚,不可加刑责”,基本上被最高就是废为庶人,性命可保无虞。

 

清朝王爷的儿子(除了铁帽子王),条件最好的嫡子才能降爵一级袭封,其他的儿子就是个公爵(入八分),庶子最多封个一抓一大把的宗室将军爵位,有的王爷到了孙子辈就成了无权缺钱领救济的闲散宗室了。白天黑夜的盼着谋个好差事,能出人头地。通过钻营和努力地位越来越高,战功越来越大,银子也挣越多,最后一不小心翻了车或者银罪连坐来个交宗人府圈禁或者直接咔嚓(例如肃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子,妾室所生,无封的闲散宗室)。

 

明朝的亲王没有争夺皇位的法理依据,皇位的传承原则是有嫡立嫡(嫡长),无嫡立长,无子兄终弟及(武宗朱厚照无子无兄弟,所以选择叔伯兄弟朱厚熜继位)。煌煌祖训在耳,皇位早已归属嫡长子,只要不死,其他皇子只能老老实实封藩就国,个别赖着留京不走的也是没有继承皇位的可能。

 

清朝的皇子中的亲王各个有争皇位的资格,清朝康熙废嫡子之后,发明了秘密立储制,不在计较长幼,甚至嫡庶出身也不在是完全决定皇位的继承规则。“适者为君”成为清朝皇帝选择继位人的标准,这也造成了众皇子亲王勾心斗角,刺刀见红的争夺继承人。如康熙晚年,众皇子王爷们如直郡王,成亲王,雍亲王,恒亲王,淳郡王,敦郡王等为争夺太子之位明争暗斗。

 

明朝永乐之后,亲藩诸王无诏不得入京,不得离开自己的封地,各藩不得私自见面,但爵位世袭罔替,支系郡王,公侯大臣见了都要“伏而拜谒”,所谓山高皇帝远,在自己高大气派如禁城的王宫里,关起门来自己做自己的“国王殿下”,虽然轻易无法与自己的父母兄弟见面以解思念之情,但在封地两三代后,家族根基已在封地,谁还想没事往京师里跑,“亲亲之谊”也早已淡漠。

 

清朝规定宗室(入八分以上)“锡爵而不列土,封藩而不建国”,王爷们没有旨意不能轻易出京。朝廷也为他们修了豪华气派的王府,给与丰厚的俸禄,和明朝的王爷比起来,“鸟笼子”只不过由封地变成了京城而已,虽说京城时尚,气派,热闹,但天子脚下是非多,朝政事务多,人情事理多,处事规矩也多,御史言官宗人府和皇帝派出的眼线更多,没有几个王爷能做到天天提笼架鸟,票戏听曲,“太闲了”会被弹劾罰去守陵的。

 

所以明朝的王爷比清朝的王爷活的滋润,也不用像清朝的王爷在天子脚下这样提心吊胆过日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