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狄青 >

狄青是什么朝代的人(大英雄狄青是什么时期的人 )

趣闻网 2022-12-02 11:57:18 原文链接:网络

据明代冯梦龙所编类书《智囊》记载,狄青是抑郁成疾而亡的,因为当朝的宰相文彦博非常忌惮狄青的军功和声望,上书请求宋仁宗将狄青外放。狄青自觉没有过错,却遭到外放的惩罚,心有不甘,跑到门下省想讨个说法。

此时文彦博阴森森地告诉狄青:没什么原因,只是朝廷对你有些怀疑罢了。

狄青当即被吓得说不出话来了,乖乖收拾了包袱到藩镇上任,宋仁宗却因为牵挂狄青,不时派遣使者去看望狄青。



狄青被文彦博那么一吓,以为宋仁宗是疑心自己的忠诚,派使者可能是为了监视自己,战战兢兢地过日子,终日忧愁不已,身体每况愈下,没多久就因病去世了。

所以,很多人认为狄青的死是文彦博一派的文官集团对军功卓著的武官的倾轧。

因此说狄青是惨死。

其实,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

任何事情都应该一分为二,辩证地来看。

然而,狄青的确是因病去世的,而是否就是因为文彦博说的那句话而抑郁成疾的,这件事还有待考证。

事实上,当狄青顺利平定李元昊和侬智高的叛乱,在军中的声望日隆,以文官集团为主的政治权力中心,开始忌惮这位行伍出身、没有任何家族背景的神勇将军。



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廷,正因为他们的开国皇帝是用军队夺取的皇位,所以,他们忌惮武力值爆棚的将领,就是害怕历史重演。

因此,当狄青屡立战功,宋仁宗对他逐渐寄予厚望,文官们开始坐不住了,他们熟读史书,自然明白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的道理。

故而,欧阳修、文彦博、刘敞等中央权力机构的一把手纷纷上书,希望宋仁宗能够对狄青有所防备,要么干脆罗织罪名,想要把狄青拉下马。

但是,宋仁宗实在欣赏狄青,他的勇猛和忠诚,宋仁宗都看在眼里。

奈何成也萧何败萧何,正因为狄青的勇猛和忠诚,让军中的将士们都对狄青崇拜有加,只知主帅,而不知帝王,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那些正经科考出身的文官们当然也知道,但是宋仁宗却一意孤行,当狄青战胜归来,宋仁宗升他为枢密使,相当于宰相,让一个武官担任百官之首,这无疑是不符合宋朝的基本国策的。



雪片一样的奏折飞到了宋仁宗的桌上,都是弹劾狄青的奏折。

宋仁宗没办法跟百官对着干,只好免去狄青枢密使之职,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衔,离京出知陈州。

耿直忠诚的狄青自然是不明白,自己明明一心为国,为何会落得这样的结局?

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无故被贬,又无故遭帝王猜忌,狄青才会忧愤成疾,但是,人生的际遇很多是外来的因素,个人的应对才是造成不同人生结局的原因。

比如,苏轼也是无故遭遇贬斥,同样遭到当权者的猜忌,但是他就能在山水之间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

而狄青却是抑郁成疾,这两者的不同正是由于他们应对人生变故的态度不同而造成的。

苏轼性格阔达开朗,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让他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年少成名并没有让他忘乎所以,遭遇不公也不会让他歇斯底里,他都能淡然处之。

而狄青,出身低微,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世家大族的熏陶,在格局和胸怀上自然是比不上苏轼的。



凭借大大小小的战役才得到了功名和荣誉,狄青是白手起家,没有任何家族支撑,成为朝中大臣的他同样没有家世背景的加持,他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双手打拼而来。

用生命换来的地位和功勋,却因为帝王的一句猜忌,顷刻间就失去了,这对狄青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狄青自然是一个重情重义、忠心不二的臣子,他全身心地为国为君分忧,但是君王却依旧猜忌他,这让他情何以堪?

也许当文彦博告诉狄青被贬的真相后,狄青才第一次看清,波诡云谲的政治角斗场,比起硝烟弥漫的战场还要凶险百倍。

在战场上杀伐决断、呼啸往来的常胜将军,在没有硝烟的官场斗争中,却一败涂地,这对狄青来说无异于一个巨大的讽刺。

故而,狄青的死,其实是他无法跨过心理的那道坎,他无法接受自己奋斗一生的成就,可以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随风而逝,他无法接受自己不顾生死守护的江山,可以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就将他弃之如敝履。

结语:

狄青的惨死,并不是任何造成的,是他的性格和出身决定的悲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