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

导航
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潘金莲 >

潘金莲怎么死的

趣闻网 2023-12-09 20:47:59 原文链接:网络

武松杀潘金莲,《水浒传》中交代得十分清楚,杀嫂是为哥哥武大郎报仇。这是施耐庵文本故事交代武松要杀潘金莲的原因。

但是,从文本故事中诸多蹊跷之处来读,武松杀嫂还真的不是文本故事说的那么简单,其中隐藏着很多真实的历史。揭开施耐庵隐藏在故事中的真相,才能读懂武松为何要杀死潘金莲。或者说,潘金莲为何会死于武松的屠刀之下。



“潘金莲”是否真有原型

我一说到《水浒传》中有历史真实,很多持传统读法的读者都很不理解,说是牵强附会,施耐庵没想那么多。既然如此,为什么会有非常多的读者坚信,《水浒传》中的潘金莲、潘巧云有原型呢?

潘金莲、潘巧云的“原型说”认为,这是施耐庵在讥讽、鄙视、谴责潘元绍、潘元明兄弟。这两人都是张士诚的得力大将,其中,潘元绍还是张士诚的女婿。在朱元璋大将徐达、常遇春的攻击下,二潘分别开城投降,杭州、苏州相继陷落,张士诚被俘,大周政权灭亡,张士诚也随之自尽而亡。

不仅潘金莲有原型,武松也有原型,他就是张士诚手下大将,曾经踢死一只老虎的卞元亨。

所以,施耐庵根据这些原型人物,写了武松打虎、潘金莲不贞(变节)的故事。施耐庵为何要以这些人物为原型写《水浒传》的故事呢?因为,施耐庵曾经在张士诚手下做幕僚,因而,非常不齿潘氏兄弟的变节不贞的背主降敌行为。

我认为,这才是毫无依据的牵强附会,施耐庵根本就不可能参加元末农民战争,也根本不可能做张士诚的幕僚、所以,潘金莲、潘巧云隐喻的是潘元绍、潘元明完全是凭空杜撰的。

为什么呢?难道度娘都搞错了?

不仅是度娘搞错了,现在有关施耐庵就是“施彦端”这个结论本来就是造假而来的。这个谎言的根源,就是一个叫“王道生”的虚构人物,虚构了“施耐庵墓志铭”,说《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而且,参与了元末战争,死于洪武三年(1370年)。

我在其他文章中(尤其是比较《水浒传》《三国演义》谁先谁后这篇文章中),对“王道生”的造假做了辩证,此处不再多讲。而且,很多学者早就提出质疑,通过大量的考证,否决了“施彦端”死于洪武三年的伪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胡乔木就说过,把施耐庵说成是“施彦端”是学界的耻辱。

因而,施耐庵绝对不会以潘元明、潘元绍为原型,更不会以卞元亨来写武松。武松杀嫂,杨雄杀妻,绝对不是为了鄙视、谴责潘氏兄弟的变节不贞。

那么,武松究竟为何要杀潘金莲呢?



王婆为何说潘金莲九十三岁

施耐庵绝不可能是张士诚的幕僚,此人一定是活到了永乐中期,甚至是永乐末年或者更后。因为,《水浒传》所隐喻的故事一直涉及到靖难之役,至少,施耐庵在1402年的时候仍然在世,并且,还有很长的时间去写《水浒传》。

这么讲靠谱吗?

我们都知道,洪太尉与朱武合起来就是“朱洪武”,洪太尉误走了“妖魔”,他到底误走是什么样的妖魔呢?在此,我暂时说关于北宋时期的妖魔是梁山一百单八将。假若洪太尉误走的只是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又与“朱洪武”有何关系呢?既然是“朱洪武”误走了妖魔,之于大明朝而言,又是什么样的妖魔呢?大明朝的妖魔,恐怕就无人能够准确的把它们“揪”出来了。

在此,我引用原著中阳谷王婆的一句话,来揭示“朱洪武”到底误走的是什么样的“妖魔”。



书中说,西门庆遇到了潘金莲,就被勾去了魂。于是,便向武大郎的邻居王婆打听。王婆说了一大堆话,其中有这样一句:

那娘子戊寅生,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

这句话被五百年以来所有的读者都忽视了,认为只是王婆调侃西门庆的。其实,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简直可以用“细思极恐”来形容。

戊寅年,其中交代了武松杀嫂文本故事发生的年代,这一点在本回答中可以忽略不说。更重要的是,戊寅年配合潘金莲的年龄,说的是这一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登基——孙子做了皇帝,就是“孙立”。

因而,“朱洪武”误走的妖魔就是“孙立”,朱元璋违背“天道循环”之理,立孙子做皇帝,导致了靖难之役,天下不太平。

《水浒传》其实讨论的主要问题,就是皇帝废立中的“天道循环”,“天下太平”就是天道循环的“正道”。这个隐藏得很深的主题原本也不深奥,只要认真阅读辨析“引首(或楔子)”,就不难破解这个谜一样的主题。

以此分析,武松杀潘金莲的原因,一定就与“孙立”有关了。



潘金莲到底有多大

潘金莲撩拨武松时,问武松有多大,武松说,今年二十五岁,潘金莲接了一句:“长奴三岁”。也就是说,潘金莲这一年是二十二岁。但是,王婆为何说过了“新年”,潘金莲就九十三岁了呢?

这一笔可谓惊天动地,说的是朱允炆登基时,用的是洪武三十一年的“洪武”旧年号,翻过年来,才是大明王朝的新年号“建文元年”。1398年,干支戊寅,是潘金莲的出生之年,施耐庵以此隐喻了建文帝登基,过了一年,即1399年,朱允炆正好是二十二岁。

王婆说的潘金莲新年之后,也是二十二岁,与朱允炆拥有新年号时同岁。因为,王婆说的“九十三岁”,原来是九+十+三,不正好是二十二吗?

施耐庵写《水浒传》手法多变,令人防不胜防,这一处用的是古代谶纬预言中的数字隐喻,相信了解《推背图》的读者能够理解施耐庵的这一处数字游戏。

同时,让潘金莲说的年龄与王婆说的年龄相差一岁,故意逗漏出“新年”这个词,几乎完全揭示了他隐喻因为立孙子为皇帝,大明王朝迎来新的年号这样的历史真相。

虽然此说可以解读出王婆说潘金莲年龄的隐喻,但这件事又与武松杀潘金莲有何关联呢?



“削藩”是靖难之役的导火索

我在其他文章中曾经解读过武松,说实话,我也曾被“王道生”误导,说武松的原型之一就是卞元亨。而且,潘金莲、潘巧云也是隐喻潘元绍、潘元明的。通过细读文本,对照中国历史年表,查阅相关史料,我才彻底纠错,从而,揭示了五百年以来《水浒传》未被读懂的奥秘。可以说,我找到了破解《水浒传》的总密码。

在此,透露一点,武松、鲁智深这两个形象合起来,隐喻的就是靖难之役的幕后发起者姚广孝。关于这一点,此处不多讲,容我在专门写鲁智深、武松的故事时,再详细解读。

“孙立”之后,建文帝听从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迫不及待、不讲策略的对叔叔们下手,要削去朱元璋所封的九大藩王。建文帝的削藩,激发了素有异志的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策划下,朱棣谋反,发动了靖难之役。“削藩”,其实只是靖难之役的导火线。

《水浒传》中,武松杀了潘金莲,割了人头去找西门庆算账。潘金莲的头颅被斩掉,也就是“藩”被削去了字头,岂不就是个“潘”字?

武松在狮子楼杀掉了西门庆,其实与杀潘金莲是同一个隐喻。因为削藩,朱棣以清君侧为名,于1402年夺取南京,做了皇帝。

1402年6月13日,朱棣攻到南京城下,镇守在西北门的朱惠、李景隆打开城门,迎接四王爷进城——这不就是“西门庆”吗?

朱棣排行老四,《水浒传》中的郁保四,实则“欲保四”。这一点,我在其他文章中有解读,此处不多说。

总而言之,武松杀嫂既是文本故事中为兄报仇,也隐喻了这样一段历史真实。

相关文章